
中区政府总部建筑群于2011年启用,是中区政府总部、立法会会议厅及行政长官办公室的所在地,毗邻添马公园。建筑群所在地为金钟,该地段曾是英国海军船坞,并挂有一个金色铜钟,故得此名;「添马」一名则源自添马舰,是于1897年抵港的英国皇家海军军舰。政府大楼结合了后现代建筑及简约的国际风格;公园视野开阔,维港美景尽入眼帘,还有园景花园、特色水景、观景台及露天剧场等设施。
如今已成为香港时尚购物和饮食热点的苏豪(即荷李活道以南一带),过去被称为「卅间」,名字源于当地曾建有三十间石造平房。时至今日,这个地名仍可见于士丹顿街62号中区卅间街坊盂兰会的门牌上。这个小区团体每年都会举办盂兰活动,包括烧元宝、「朝幡」、「打鬼王」等。2014年6月,盂兰胜会获纳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的「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类别。
了解更多崭新独特的中环海滨活动空间,位于香港岛海滨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 —— 背靠陡峭的山脉和中环商业区的摩天大厦,前临美得令人屏息的维多利亚海港。中环海滨活动空间占地面积达36,000平方米,可用空间高度灵活,适合举行各类不同规模的主题活动,是艺术文化、娱乐休闲、会议展览、贸易博览,以至商业活动和产品推广的最佳场地。中环海滨活动空间稍早前承办过街头篮球赛、功夫表演及儿童暑期足球训练班等多项活动。
了解更多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手电梯是全世界最长的户外有盖扶手电梯系统,1993年正式启用,全长逾800米,垂直差距135米,沿皇后大道中上行至干德道,原本旨在为纾缓半山住宅区交通挤塞的情况。系统由20条自动扶手电梯和3条自动行人道组成,为方便居民上下班,每天上午6时至10时下行,上午10时30分至午夜上行。扶手电梯除方便居民日常使用外,亦已成为香港著名旅游景点,搭载旅客游览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并通往号称「美食及夜生活集中地」的苏豪区。
了解更多中华民国创始人孙中山先生在香港居住过相当长的时间,他在香港接受中学和大学教育,并在此孕育了不少思想和计划。孙中山纪念馆概述了他的生平事迹,以及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改革运动和革命活动中,香港所扮演的角色。纪念馆位于半山卫城道,游人可搭乘中环至半山扶手电梯轻松到达。它所在的甘棠第,属爱德华式古典建筑风格,原为本地商人何甘棠的府第。
了解更多德辅道西、永乐街及高升街,合称为海味参茸燕窝街。上环德辅道西一带海味店林立,而这区的行业起源,可追溯至数十年前,人们把海产放在天台晒干,再在地铺出售。发菜、咸鱼、腊肠、干贝等货品琳琅满目,供本地市民选购,尤其年近岁晚,更是挤满置办年货的人潮。在邻近的永乐街和高升街,您可以找到不少参茸燕窝店,据说两者都有滋补养生的功效。
了解更多都爹利街是连接皇后大道中与雪厂街的一条小街,顶端的石阶建于1875至1889年间。四座位于石阶两端栏杆上的煤气路灯,是香港仅存的煤气路灯,现仍由香港中华煤气公司运营,每晚六时至翌日早上六时点亮,极具历史意义。石阶与煤气路灯均为香港法定古迹,其复古、浪漫的气氛,使得这里成为拍摄电影和婚照的热门取景地。
了解更多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位于中环政府山,是一座宏伟的红砖大楼,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将一座19世纪末的建筑物改建而成,于1917年启用,其后于1953年售予政府,先后作不同用途,但仍一直沿用「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这个名称。终审法院曾坐落于这座古老建筑物内,已于2015年底迁出。想体验老香港情怀?只要走上山势陡峭、绿树成荫的炮台里,就能欣赏到这座法定古迹。
了解更多荷李活道是全港第二古老的街道,贯穿中环与上环,是文武庙和中区警署等历史建筑的所在地,亦有中环至半山扶手电梯等现代设施。这里除了时尚的酒吧和餐厅林立,也集中了不少画廊和古玩店。摩罗街(又称猫街)一带古玩商店尤其多,这个现象可追溯至一百多年前,当年外国商人和水手会在这里出售他们从中国「得来」的工艺品。
了解更多千万不要以为香港大会堂是政府办事处!这座位于爱丁堡广场的建筑物,设有表演场地、公共图书馆、展览空间、婚姻登记处及著名的中式酒楼。这个由两幢大楼组成的建筑群于1962年启用,采用了国际风格,以简洁线条和几何图案营造美感。香港大会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因为每次历届港督上任,都会乘坐游艇抵港,在从前的皇后码头上岸,再前往香港大会堂宣誓。然而,随着中环进行填海工程,香港大会堂现已远离海边。大会堂纪念花园设有纪念龛,为二次大战中捐躯的军民而建。
了解更多香港海事博物馆位于中环8号码头,位置绝佳,坐落在几百年来一直推动香港发展的优美海港维多利亚港旁。香港海事博物馆展示了有关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事历史故事,充分演绎由早期渔村到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从海盗与战争到香港港口的发展历程、从木制帆船到现今大型货柜船的变化等,并定期举办特色专题展览。游人在体会源远流长的海事文化时,还可将真实的海港美景尽收眼底。
了解更多香港公园是港人远离繁嚣、休闲歇息的热门胜地,即使只是漫步绕行,也让人顿感舒泰。公园占地8公顷,原为殖民时期的域多利军营,现保留了多座军营文物建筑,包括由前驻港三军总司令官邸改建而成的茶具文物馆。公园另一引人入胜之处是以流水为主题,建有蔚为奇观的人工湖和瀑布,园内亦有多种雀鸟和极具价值的古树,分布在温室和观鸟园等设施内。
了解更多香港动植物公园是城中的一个绿洲,距离中环闹市只是几步之遥,游人可经雅宾利道、红棉路及花园道进入。公园于1871年成立,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动植物中心之一。园内约40个饲养区内,展出了300种雀鸟、70种哺乳类动物及20种爬行类动物,另有超过900种植物,其中大部分来自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他设施包括儿童游乐场、教育和展览中心,还有小食亭等。
了解更多九如坊位于上环,是连接鸭巴甸街与歌赋街的小巷,其名取自《诗经》,当中的「九如」意指「九种吉兆」。街上的著名建筑物包括兰桂坊酒店@九如坊,这家屡获殊荣的精品酒店,以其反传统的东方设计别具一格。朝歌赋街路口走去,是拥有90年历史的驰名面店九记牛腩。与同一类食肆有所不同,九记的菜单选择有限,主要供应牛腩和粉面,配以上汤或咖喱汁,但依然引得长长的人龙慕名前来。
了解更多20世纪下半叶是香港印刷业的辉煌时期,当时大部分印刷公司都设在上环和中环,最高峰时期曾有超过200间印刷公司。随着印刷技术不断进步,传统的活字印刷逐渐没落,但成立于1954年的光华印务公司,至今仍然使用已没有零件替换的古老设备,在文具和名片印上带有凹凸触感的墨水字样。老板任伟生坚持使用旧工具以将传统承传下去,为此他深感自豪。2014年6月,活字印刷技艺获纳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的「传统手工艺」类别。
了解更多观音堂是中环一带最古老的寺庙,供奉着道教和佛教都敬重的观世音菩萨。这座寺庙于1840年落成,当时有人在香港岛海边发现一块不寻常的浮木,信众认为它是观音的化身,于是从佛山找来一位工匠将浮木雕成观音像,并兴建了这座寺庙作供奉。每年观音诞,都有大批信众到寺庙门外跪拜致敬。2014年6月,观音诞获纳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的「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类别。
了解更多兰芳园始创于1952年,是香港最历史悠久的茶餐厅之一,总店位于中环结志街,早年以大排档形式经营,这种街头露天食肆如今在香港已日益罕见。餐厅现在主要在大厦铺位内经营,但其经典的绿色档口仍保留至今。据称地道饮料「鸳鸯」和「丝袜奶茶」均由兰芳园首创,其热门美食包括猪扒包、西多士和葱油鸡扒捞丁等。
了解更多兰桂坊乃香港闻名中外的夜生活区,云集了约100家餐厅、酒吧、会所和商店。该区邻近中环商业区,提供美式、法式、中式到泰式等各式美食,吸引城中不少年轻男女和游客,齐聚这里吃喝消遣。每当夜幕低垂,兰桂坊小径及周边街道的人潮总是络绎不绝,现场还不时举办精彩绝伦的节庆活动,例如每年一度的「兰桂坊音乐啤酒节」和「兰桂坊嘉年华」,而节假日的庆祝活动更是别具风格,其中万圣节狂欢夜绝对不容错过!
了解更多「摩罗」是英国殖民地时期的用语,意指东印度水手;而摩罗街就是他们在香港开埠初期定居的小街,位于荷李活道与皇后大道中之间。不少印度水手会把在中国得来的工艺品在此摆卖,于是渐渐就在区内发展出一个古董市集。这里又名「猫街」,概因香港人称偷来的贼赃为「老鼠货」,而前来这里购买的客人自然就是「猫」了。时至今日,该区域已变得相当正规,游人可随意选购玉石、瓷器、丝织品、刺绣及木制品等心头好。
了解更多虽然近年上环开满了酒吧、餐厅、时装店、咖啡店和潮流小店,但区内一些历史悠久的企业,却见证着此地曾提供大量殡仪服务的过去。梁津焕记在1904年于广州开业,如今成为香港仅余制作中国传统刺绣寿衣的专家。刺绣图案通常是代表财富和长寿的中国字纹饰,还有吉祥动物如蝙蝠、灵鹿和仙鹤等。2014年6月,传统丧葬仪式获纳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的「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类别。
了解更多麦奀云吞面世家源自二次大战前的广州云吞面店,现由麦家第三代传人主理,坐落在威灵顿街。此店主打的云吞面,吸引不少海外媒体竞相报道,曾获美国CNN及《时代杂志》等媒体推介。据说他们的面条自第一代创办人开始,味道始终如一,至今仍沿用其独家秘方。这里的云吞以传统方法炮制,新鲜全虾为馅料,最适合一口一颗;云吞面份量较小,以免面条浸在汤中太久而变糊。
了解更多文兴女服既是一间裁缝店,也是当地居民的聚会场所。老板杨师传拥有超过50多年为客人度身订造服装的经验,很多工具自1960年代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制作传统女服,包括长衫和已经式微的马姐制服等。他同时是区内的核心人物,左邻右里常聚在他的服装店聊天,下午更会一起打麻雀耍乐。2014年6月,香港中式服装制作技艺获纳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的「传统手工艺」类别。
了解更多虽然香港有好几间文武庙,但位于荷李活道的这间文武庙规模最大,也在多方面首屈一指。自1847年落成以来,它便是城中的重要地标,如今已被列为一级历史建筑及属香港法定古迹。这座庄严肃穆的寺庙每年都会举办多个中国传统重要庆典,例如庆祝文昌帝生辰的文昌诞,以及庙内放满特制大型花牌的秋祭大典。庙内长年香火鼎盛,走进庙内,被烟香缭绕,感觉犹如回到150年前的香港。2014年6月,文昌诞获纳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的「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类别。
了解更多文华里又名「图章街」,是香港最有趣的商业街之一。这里以雕刻华丽的中式图章而闻名,但也有款式较为新颖的橡皮图章,两种图章都可以用于文件上作为凭证。图章师傅自1930年代便开始陆续进驻这条小街道,至今仍有许多图章师傅提供服务。在这里制作一个专属你的图章,可顺道欣赏师傅的非凡技术和惊人速度。2014年6月,印章雕刻技艺获纳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的「传统手工艺」类别。
了解更多这个历史悠久的场地原为已婚警察宿舍,现称PMQ元创方,是香港政府2009年「保育中环」措施的八个项目之一,现已活化为创意及设计产业中心,云集了各式各样的创意企业,从时装饰物、家居产品到名牌家具一应俱全。此外,这里还全年举办大大小小的市集、音乐活动和展览等。PMQ元创方仍然保留了警察宿舍的原有布局,展示了当年香港常见的现代主义和简朴实用的建筑特色。
了解更多历史悠久的砵典乍街又名「石板街」,顾名思义是指以石板铺砌的街道。这里原先的路段颇为陡直,因此整条街均用石块铺盖成阶梯,以便行人上下。此街命名为砵典乍街,乃为纪念香港第一任总督砵甸乍爵士(Sir Henry Pottinger)。这条街道后来延伸至填海土地,但旧有路段仍然保留原有特色,成为游人拍照和电影取景的热点。街道两旁有不少老摊档,主要售卖纪念品和化装舞会服饰,因此成为了市民为万圣节置装的热门地段。
了解更多蛇王林是真正根植上环的小店,已供应了超过一世纪的蛇类制品。其历史可以追溯至超过115年前,创办人罗大林原本在上环街头卖蛇,后来转到店铺继续经营。餐厅门上仍挂着开店时的木制牌匾,为这间百年老店作见证。熟客每年冬天都会前来品尝暖在心头的蛇羹和被视为有效改善风湿的蛇酒。2014年6月,蛇酒获纳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的「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别。
了解更多自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手电梯于1993年启用后,这个传统街区已摇身一变,成为时尚的夜生活/美食区。「苏豪」一名源自「Soho」,是「South of Hollywood Road」的缩写,即荷里活道以南一带,主要指士丹顿街及伊利近街,但其影响力已延伸至邻近区域。在这些狭小的巷弄里,除了有供应各式料理的餐馆和酒吧,还有大多由本地设计师开设的时装店、首饰店和家居用品店,以及古董店和画廊等,也保存了文武庙等古旧建筑。
了解更多圣约翰座堂位于香港金融区的心脏地带,与四周的摩天大楼互相辉映,是本地现存最古老的西式教会建筑物,由第二任港督戴维斯爵士(Sir John Francis Davis)奠基。这座圣公会大教堂于1849年落成,1873年扩建,平面呈十字形,糅合了13世纪的早期英式与盛期哥特式建筑风格。圣约翰座堂见证了香港历史的起伏跌宕,其中包括日占时期被用作日本人的会所,并遭受严重破坏。
了解更多皇后像广场兴建于19世纪,与干诺道及德辅道相连,并以遮打道划分为两部分。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广场内曾竖立了维多利亚女皇等多位英国皇室成员的铜像;如今仅存早年汇丰银行总经理昃臣爵士的铜像。广场毗邻多座香港地标建筑物,包括前立法会大楼 (現為香港终审法院)、香港会会所、置地太子及香港文华东方酒店等。时至今日,皇后像广场已成为中环上班族享用露天外卖午餐的休闲胜地。
了解更多大馆是中环最新的古迹景点,同时也是区内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这里曾经是中区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监狱,建筑群的建造日期最早追溯至1864年。原本是为了维护法纪而建,如今原有的历史遗产建筑物加上新建的特色建筑,已化身成餐厅、咖啡店、商店和画廊,并会不时举办文化和娱乐活动。以前检阅广场上有警察穿梭和供罪犯做运动,现在则聚满当地居民和游客。
了解更多艺穗会位于旧牛奶公司冷藏库,与香港外国记者会共用这同一座香港历史建筑物。艺穗会是举行视觉艺术展览及剧场表演的当代空间,自1984年起一直热心支持本地艺术界,为新进及专业艺术家提供免租金的展览及表演场地。从音乐表演、舞台剧、诗歌朗诵到艺术展览,艺穗会能让您沉醉于活力四射的本地艺坛。此外,这里的天台花园也是享受餐饮小吃的好地方。
了解更多坐落于中环新海滨长廊的香港摩天轮,高达60米,乘客可饱览维多利亚港的迷人景致。摩天轮每天从早到晚开放,但不少人认为最佳搭乘时间是日落黄昏之际,乘客可在全长20分钟的旅程中,欣赏到最壮丽的景色。海滨长廊是另一全新设施,游人可沿途观赏香港的美丽天际线和繁荣的海港,夏季更有海风送爽。连接天星码头与金钟的步道,已于2017年全面落成。
了解更多太平山顶可能是全港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它守护着香港的海港,提供360°全方位景致,能俯瞰香港岛及两岸风光。登太平山顶,最经典的方法是搭乘山顶缆车。此缆车乃世界上最古老的缆车索道系统之一,于1888年投入服务,能攀升至海拔396米。除了闲逛山顶环回步行径,游人也可前往凌霄阁,参观凌霄展廊、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商店和食肆等。太平山顶曾经是昔日城中最高级的住宅区,时至今日仍是不少富豪的聚居地。
了解更多从中环驱车短短的距离,即可轻松到达几个醉人景点,感受悠闲的生活步伐。仅在香港岛就有一个原居乡庄 ── 薄扶林村,它曾经是香港首个牛奶公司牧场的所在地。邻近是香港演艺学院伯大尼校园。伯大尼修院建于1875年,原作疗养院之用,完成修复工程后于2006年重开,并设有两个表演场地、展览厅和小教堂等。这一区域还有数码港,是由300多家资讯及传讯科技公司组成的数码社区,其中设有购物商场和影院,更可俯瞰迷人的海港景致。位于香港岛南区的赤柱,是一个以市集、酒吧和餐厅闻名的海边小镇。市集内商店林立,售卖衣物、配饰、珠宝、精品及饰品等。该处的一个著名文物景点是美利楼,这座经典的砖石大楼建于1844年,原址位于中环,后于1982年拆卸,并于2002年在赤柱重建,现进驻了不少餐厅和咖啡馆。沿着海岸继续进发,便可到达香港最热门的沙滩浅水湾,那儿水清沙幼,是港人的畅泳胜地。
了解更多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坐落于香港大学般咸道正门旁,它占据了整幢冯平山楼,而展厅则位于徐展堂楼的底部三层。博物馆于1953年启用,得到了捐赠者、艺术家、收藏家和大学的热心支持。馆方现已收藏了超过1,080件中国文物,主要分为青铜器、陶瓷和书画三类,并不时举办古代及当代艺术展览。自从港铁西港岛线的香港大学站于2014年底通车后,要参观这些展览就更为方便了。
了解更多西港城这座以红砖砌成的英国爱德华式建筑,是香港现存最古老的街市建筑物,设有花岗石拱门和极具特色的角楼,于1906年落成,多年来一直是区内市民常光顾的菜市场,直至1988年停用空置。大楼后于1991年修葺重张,现已云集多家咖啡馆、食肆、古玩店,以及从邻近老街重迁过来的布匹专卖店。西港城位于上环,坐落于干诺道中与德辅道中之间,游人可搭乘德辅道中的电车轻松前往,而这里本身也是其中一个电车总站。
了解更多腊味是中国南方的特色美食。二十世纪中叶,许多腊味店在上环和中环开业,而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店铺在区内以传统方法制作腊味。老饕都懂得前往和兴腊味家,品尝以猪肉或鸭肝所制成的腊肠、风干的腊鸭、腊鹅和咸鱼。和兴在行内拥有60年历史,整个制作过程都在香港进行,所供应的美食总是令人赞不绝口。2014年6月,腊味制作技艺获纳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的「传统手工艺」类别。
了解更多中国自古以来已知道凉茶和健康之间的关系。19世纪于广州开业的源吉林,最著名的是以28种中药烹煮而成,性质温和的甘和茶(俗称「盒仔茶」)。甘和茶是在一场瘟疫爆发期间推出,自此便被视为灵丹妙药。很多人自小饮用甘和茶,并相信它能有效对抗感冒和流感。源吉林至今仍是由家族拥有和经营,而甘和茶的配方近200年来都维持不变。2014年6月,凉茶获纳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的「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别。
了解更多